箏的品種不一,構造也不盡相同,來看介紹吧!

二十一弦箏的構造:

箏主要由面板,底板、邊板、箏頭、箏尾、岳山、琴碼、琴釘、出音孔和箏弦等部位組成。箏的優劣取決於各部分材料質地及製作工藝的高低。

箏的共鳴體由面板、底板和兩個箏邊組成。在共鳴體內有音橋,呈拱形,它除了共鳴效果的需要外,還起著支撐的作用。共鳴體的質量和結構對箏的音響影響很大。

「面板」面板 用放置多年、木質乾而鬆的梧桐木來製作,以木紋順直、沙眼大的沙桐為佳,如帶有活疤節的發音更為脆亮。面板決定箏的音色和音量。也有人試用白松製作。

「底板」 大部份用梧桐木製作或者用其它的硬質木料製作。

「箏邊」 也稱邊板,指的是箏的側幫。箏有兩個箏邊,靠近身體的一側稱為內箏邊,另一側稱為外箏邊。

「箏頭」用紅木、黑檀及紫檀等較堅實的木料製成。箏頭的作用是固定琴弦,由穿弦孔來固定(也有的箏的箏頭是固定琴釘的)。在箏頭的側面有一個出音孔,出音孔上有一個音窗,供出音使用。

「箏尾」 它主要用於安裝琴釘。此處在造型上也起著與箏頭對稱平衡的作用。

「岳山」 也稱木樑或山口。用紫檀、花梨木或其他木料製成。在箏上有兩個岳山:一個在面板與箏頭連接處,叫作前岳山;一個在面板與箏尾連接處,叫作後岳山。岳山隨面板的前後圓弧而自然成彎弧形,與面板基本上成九十度角。

岳山起著載弦的作用,也起著某些傳遞聲音的作用。岳山與琴碼高度的比例關係到音準以及音色、定調等方面的問題,因此,必須用恰當的比例才能使箏的發音有良好的效果。在前岳山上端鑲有一條骨片或銅絲,以使發音悅耳。

「琴碼」也稱柱,或稱雁柱。它是箏弦和麵板的傳振支柱。一般用木製作,也有用紅木、牛骨、塑料、象牙製成的。在琴碼上還鑲有一個小骨片,在骨片上刻槽,以穩固箏弦。每個琴碼支撐著一根弦,共有二十一個琴碼。在演奏時,弦的振動由琴碼傳遞到面扳,再通過共鳴體而發出音樂的效果。琴碼可左右移動,以調整音高。

「出音孔」 箏有三個出音孔(也有兩個出音孔的),在箏頭側面有一個,底板上有兩個(一個在底板的中部,一個在底板接近箏尾處)。出音孔的位置、形狀和大小關係到音色、音量。

1686638452103.jpg

1686638439163.jpg

若想學習古箏現在就來加入我們,開始你的古箏之旅吧!

聯絡資訊如下

新莊箏心古箏音樂教室

體驗課程預約LINE ID:P98672403

FB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GuzhengTrain/

 

arrow
arrow

    箏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