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源於新羅時代的韓國箏-伽倻琴
 伽倻琴(十二弦箏),早由韓國政府公佈為大韓民國的重要樂器!韓國所有音樂科系,
都有伽倻琴的課,君不見他們觀光海報中,古裝美女彈琴照片,映照在世界的旅遊之窗!
 韓國首席伽倻琴家是黃秉冀先生,他原習法律,改習雅樂,專攻伽倻琴,乃國立國樂學院教授,
曾在夏威夷東西文化中心教導此樂。韓國伽倻琴全部都是絲絃,雁柱很高,有如鴨掌,
揉按時有如古琴音色,伽倻琴演奏時,需要杖鼓伴奏。
 韓國的古箏,名字稱為伽倻琴,是有十二根絃的絃類樂器,在距今大約一千三百多年前,
新羅時代六個伽倻國的其中之一,叫做高麗伽倻,有一國君伽實王仿照中國唐代的古箏來造的,
伽實王因為看到愛好音樂的中國所傳入的樂器「箏」,音色非常悅耳動聽,
覺得韓國也應該有一個屬於他們自己固有樂器的重要性,於是把中國的瑟改成十二絃琴,
伽倻琴因此而產生。
 在紀元一百多年前,沒有改制的伽倻琴叫做風流伽倻琴,是以演奏傳統「正調」音樂為主,
而在紀元一百年前之後叫做散調伽倻琴,以演湊通俗樂曲為主,伽倻琴的音量、音色上都非常清楚而突出,
所以,也就流傳得最為廣達。風流伽倻琴中間的面板較寬,沒有厚版面,線與線之間距離稍廣,
尾部形貌則彷彿羊耳頭般突伸。散調伽倻琴中適合彈奏快速的樂曲,尾端的羊耳根玄琴的形式極近相同。
  韓國的伽倻琴的演奏方法,略與箏相同。亦以右手彈挑雁柱前端的絃,使左手按音(是所謂弄絃,
其實是通稱一切發出絃音輔以左手優美地妝飾技巧的統稱),將原本優美的絃聲,點綴得更是美妙動聽。
而雁柱也仍然保有我國唐宋間就有的款式,十足地像雁的形狀。面板梧桐製,底板則多用硬直緣木。
所挑彈的絃依然是沿襲早先生私相纏的方法製成。琴體且擁有完整的共鳴箱,發音明朗甜悅,
樂想正確在撥弄絃線時甚為自由。音域廣,便是這項樂器的優點,另外,在受到聲韻上的影響,
母音、子音能直接助於吟揉,發揮聲韻兼備的樂器特徵,把韓國民族性的情緒淋漓訴盡。
在伽倻琴的記譜中,沿用中國十二律呂的名稱。這十二音一般是指中音的音域。
  韓國的國樂界也和我國國樂界一般產生了調性、和聲及風格表現方面的問題。至於調性的學術性理論,
仍然值得做為一個首要的研究課題。國樂的調性不向像洋音樂,可因主音的變化而生出轉調的概念,
或是音程的問題,在有和絃曲,由絃衍生的絃律組成和聲的情形極為複雜。
目前完全趨附西洋音樂理論體系的跡象,並不十分明顯。然而,即便是單旋律,或其他任一方的概念,
也都逐漸重視旋律、風格、調性拓展與變化的問題了,無論是日本的KOTO、韓國的伽倻琴或中國的古箏,
將來必然考慮這些樂器所發出的聲音會變成何種型態的音階?應該用什麼樣的風格來表現各民族的特色。
或者並不應該吸收一些西洋音樂和聲對位的概念等,這些都將需要以全新的角度去估測衡量,比較研討。
又何嘗不是國樂界一個極重要的前題,而有待我們予以嚴謹的態度面對它。
  關於韓國伽倻琴的派別有兩大主流:一.「金允德流派」,這一流派從開山祖師韓淑求
(可惜出生年代欠詳)開始一脈相傳,傳到安基玉。此派從西元一七0五年,一直到一九六九年,
佔了幾乎兩個世紀之久,最後傳給金允德,便是目前韓國伽倻琴的有名流派。其打破古今琴曲的界限,
將風流、散調是成錦鳶流,他的開山鼻祖是林八卦(也是年代不詳)。傳到朴相根
(時自西元一九0五年到一九四九年)然後傳到錦鳶,一九六八年被韓國政府指定為無形文化財。
(註:所謂「流派」二字是有分別的,時間上從古到今,謂之「流」,指人的傳承,是「經」;
空間上從西到東,從北到南謂之「派」,是地域的分區,是「韓」。經緯交錯形成了流派的繁衍,
但「不論門派,要有宗風」才是我們正確的習箏態度。
  綜觀,中國、日本、韓國、各國古箏發展方向、風格、技巧、人文內涵,
皆因各國民族性之不同而有所差異,但其表現出東方民族內涵的展示上者有異取同工之妙。 資料來源:魏德棟教授 感謝恩師:魏德棟教授提供資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箏心 的頭像
    箏心

    【新莊箏心古箏教室】新北古箏教學/琵琶教學/課後租箏學員優惠限定/樂器購買/企業包班

    箏心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